来源:雪球App,作者: 冒痞,(https://xueqiu.com/9459440005/313113311)
麒元投资课~金融学1、金融的本质(个人重制版)
时间:20200104
讲金融呢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因为金融总体上它肯定不是科学,它甚至都很难说是一门学问。因为真正的金融家是无法通过课堂学习来进行教授的,它的主要的方式,更像是作坊,它更像是一种工匠。直到今天为止,主要的金融家都仍然是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我本人深有体会。
什么是金融呢?从哲学意义上来讲,金融是对价值进行时间、空间管控的一门技艺。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是技术,所以它不完全是一个理论过程。技术是需要在实战中锤炼的,因为它是一门艺术,所以你必须出神入化。
为什么不让大家看电视,上互联网,或者是在手机上去过多的看分析师的分析,或者是经济学家的判断?是因为他们讲的大多数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他们并不掌握金融技术,也根本达不到金融艺术的水平,因为到了技术层面,它才有实战的价值。也就是说,忘记了理论直接在灶台上能炒出那个佳肴来,那才是大厨,而在课堂上讲菜谱的那不是大厨。
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些金融奇才,他们对金融的理解已经入木三分,对所有的金融技术掌握也是炉火纯青。所以他们就比较容易地获得财富和处理财富。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真懂的是不会说的,因为一个是他不需要去说了,有足够的财富需要使用。另外一个原因,这真的是一些秘密。
越复杂的东西,其实道理就越简单,因为看上去简单,其实做起来其实非常难。因为,这里边有很多东西,面对现实不断变化时候,会有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所以,在金融里面,很多部分是非理性的,就是说,它完全是不讲理的,它是一种本能和直觉,它是一种手感。
金融和财政是一个货币的阴阳两面,是一体两面。金融也必然成为财政的工具。为什么?因为财政的来源主要的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它是税收;另外一方面就是政府融资。政府在市场上的融资,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金融活动,所以金融也作为财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而存在。只要记住这句话就行了,金融是财政的延伸和财政的工具,这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政府,通常是有严格的财政纪律的。它的财政纪律主要表达为财政与金融的分割。如果政府在财政纪律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财政就会过度依赖金融、依赖债务而不是税收。这样国家就会陷入到一种比较危险的状态,所以我们经常会看一个国家的债务与GDP的比例会失调,就会形成财政赤字率。
财政金融化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过程,就是当一国的税收体系出现了问题,它就开始转而依赖金融。当一个政府的财政主要是靠金融来支撑的时候,大体上它离政府垮台也就不远了。当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国民政府就是因为财政金融化而彻底失败的,国民党的失败不是蒋介石无能,主要是因为国民党的财政金融化了。
当一个国家遭遇到战争、自然灾害、遭遇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需要进行财政金融化的时候,这样做是可以的,比如说增加一些国债,比如说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是可以的。但将这个当成一个国家的发展策略,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而且如果一旦把它变成一种审美,甚至集体审美,这个国家就非常非常危险。财政金融化是全世界同时在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性质是非常恶劣的,其中我们看到美国的国债突破了立法的上线,就是它突破的GDP的约束,同时很多国家,例如日本的国债那就更夸张了。其实整个欧洲的债务也非常之高,杠杆非常之高。其中南欧国家的情况非常非常的严峻。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建国以来一直是硬约束或者是严格约束的。但是最近这十年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的性质也很严重。
在金融在微观层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金融的微观层面,实际上是机构或个人所从事的一种资本融通,或套利的游戏。在资本融通里边,主要是为产业提供资本融通。套利主要是金融资本的一种游戏。
金融资本的膨胀是以产业资本的收缩为代价。通常我写文章里会说金融资本在蚕食产业资本,在特定的时候是金融资本在吞食产业资本,这件事情这两年在中国是非常非常的严峻。中国的金融资本突然壮大起来,并且它不是蚕食,它在迅速的吞食中国的产业资本,以至于中国的产业资本迅速萎缩出现了去工业化的现象,这种情况至今未得到遏制,而且在反复的强化。
当金融资本套利的幅度远远超过产业资本盈利的水平时候,产业资本自然会退出实体经济演变成金融资本。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产业资本通通退出形成金融资本的时候,这个国家离动乱就不远了。
我跟台湾的经济学家陈平先生在潮州有一段对话,我问他为什么在台湾经济开始陷入衰退,甚至一直是低速增长。陈平先生显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解释了一大堆的原因。就是什么民主,自由之类的东西。其实,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答案了,我不认为台湾或中国香港比中国大陆更民主,因为真正的民主不表达为一张选票。真正的民主表达为税收。表达为议税的能力,而税收和议税能力就包含了政府或社会对资本的管控能力。
当一个国家的政府,没有能力对资本进行管控的时候,资本必然变成金融资本,一般性的产业资本必然走向金融资本。而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现代的选票民主只能是让金融资本实施专政或者是暴政。我管台湾现在的状况叫做资本专政,他们肯定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也不是资产阶级专政,他们是资本专政。资本专政的结果就是产业资本金融化,然后退出实体,经济开始陷入萧条衰退。香港的情况比台湾严重得多,所以香港的现实,就是它连专政都过了,它是一种资本暴政。无论是政府,还是无论是社会,完全无法约束他们,他们是暴政,近乎打劫。
在金融的微观的层面,实际上是存在着一种国家与国家,国家与机构,国家与个人、机构与国家,机构与机构,机构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机构、个人与个人的一种博弈。是博弈,所以,我们可以把金融市场理解为金融战场,揭开斯文的博弈,它其实是一种生死的搏杀。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贸易战,哪有什么科技战,终极一战就是金融战。什么霸权?就是终极霸权。终极的霸权就是金融霸权。我们看到,现在美国如此的猖狂,近乎疯狂,它敢于挑战全世界,既挑战它的竞争对手,挑战它的所谓的敌人,也挑战它的盟友,甚至是最亲密的盟友也挑战,原因在它手里的金融霸权。我给大家讲过,金融是对价值进行时间和空间管控的一门技艺,美元霸权就是美元可以在全世界对所有国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管控,你的国民收入在它的管控之内,你不服气,它就可以收拾你。
当我给出一个新的金融的定义的时候,或者给出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可能你会感到稍微有点震撼。但是我们这个给出的东西不完全是基于学理上的严谨性,而是基于现实的实用性或者残酷性,才给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
我们在讨论金融时,首先要认识的一个内容或者概念,就是货币。因为不了解货币就没法讨论金融,货币呐,有实物货币,有各种各样的法币,其实还有一些代币。货币这个事情呢,我就不展开讲了。
第二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债务。债是我们必须要熟悉的东西。待会我们讲LPR,其实就是个债的问题。对债这个概念呢,要搞的非常清楚,债这个概念呢,无论它的定义,它的分类,它的种类,它的各个方面的事情,我也不说了。大家在方便的时候,去买一本书,把这些东西捋捋清楚。
第三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信用。信用这两个字,它和钱和债不一样。信用这个概念,它是作为债的一个基础的。信用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信用更加哲学了,它是一种看法,今后对个人信用的评价,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看法了,它是大数据给出的一种算法,就是你有没有信用,在大数据里边已经给出了一个算法。我说信用重要,不是说这个词重要,而是这个概念重要,它对每一个人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大部分的人,特别是个人,今天在听课的这些朋友们,大部分的人是不大善于使用信用的,他们不是没有信用,而是有信用,但他们不会使用这个信用,就是你不能把你的信用兑现。
在特定的状况下,比如说在一个实质负利率时期,在一个表面看通胀不严重,而实质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的特殊时期,你可以使用你个人的信用,通过杠杆来获取财富,这是一个正常的、正当的、合法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合理的金融行为。理解和掌握金融技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我不反对大家赚钱,在特殊时期赚一些钱,用这些钱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好吗。
希望大家熟悉货币、国债、信用,这些都是基础性概念。剩下的属于产品类别的一些重要东西,也要熟悉,比如说股票,比如说其他的一些东西,也要熟悉。但重点是你要先熟悉这三样东西。因为金融的产品太多了,股票等其他的内容,我们放到金融的第二部分去讲,就是在微观这个部分的时候,我们会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金融产品。
有好多朋友说,“卢先生,我们除了买股票,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做吗?”。金融产品非常多,其中有些东西呢,就是在你还比较穷的时候,或者资金量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可以买一些垃圾债,就是一些公司处于紧急情况下的资金流传,他们需要融资,利率很高,违约风险也大,或者叫拆借一些过桥资金。今后中国的这个市场也会慢慢成熟起来,内容也会非常多。就是你要是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去处理一些除了股票之外的一些产品,其中有些产品风险比较高,但它们的回报非常高。你们年轻嘛,可以去更多的来处理。将来我们会在介绍的时候,在微观的部分会介绍。金融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东西。
今天再说几句,就是我们在研究金融的时候,要搞清楚金融的主要定义,搞清楚这个概念,搞清楚金融研究的对象、主要内容,同时要搞清楚一些关系。最核心的关系当然是资产与负债的关系。研究金融,你离不开会计知识。资产和负债的关系,它是一个很有趣的关系,特别是对我们个人。很多中国人的习惯是不借钱的,不负债的,这样对吗?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定的逻辑才有意义,而在另外一个时空条件下,有些逻辑就变得没有意义。有些美德会害死你。比如说,在过往人民币处在一个长期的购买力持续下降的历史过程,就是人民币在迅速贬值的过程中,采用高负债(高杠杆)来持有房地产,在房地产溢价中获得积累,这是熟悉金融技艺人,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在货币的购买力在不断被掏空的历史过程中,你还在进行储蓄,在累积货币,在存款,其实你根本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因为你没有注意,你要做的事情是价值保护,而不是货币保护、不是纸币的存留和保护。因为放在银行、放在保险公司的那部分纸币的价值在迅速地消失,而你没有做任何保值增值或者是盈利或套利的工作,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
什么时候应该放大资产的存量?什么时候应该放大负债,就是增加杠杆持有资产?这个实际上是对宏观经济精准判断后的一个决策。为什么今天的课重要?就是今天这堂课讲完了,我们重新来塑造我们关于经济问题上的一些审美和逻辑。节俭储蓄,历史上来看是美德,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你如果这样做,那就不是一种美德,那是一种愚昧。
在处理资产和负债关系的这个问题上,此时此刻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在讲这堂课的时候,会花很长的时间来讨论资产和负债的关系,就是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杠杆,什么时候需要杠杆到比较高的程度。当然,使用杠杆有一个极限,就是它有一个可以承受的极限,当你的极限过了以后,杠杆就会崩塌。我们今天要讲LPR,就会讲杠杆崩塌的问题。因为那个杠杆是有成本的,那个成本是变动的,如果杠杆的成本高于资产溢价的增长速度就会崩塌。金融杠杆具有双面性,坍塌在期货上,表现为爆仓,血本全无;在房贷上,表现为收入供不起快速飙升的月供。此处的利息是房贷,普通购房人的的杠杆率为4-5倍。
关于资产和负债的关系问题,其实是我们关于宏观经济的一个讨论和判断。这里边既有广义财政论的一些知识,还有我们这堂课里无法再去讲的会计知识---资产负债表。任何一个公司,金融机构,包括央行,都有资产负债表,它们主要反映的是当期资产与负债的关系。一般就是看一下负债是不是太高了,是不是还有操作的空间。建议大家有空,除了去买货币银行学,也多少去买本会计学的书。其他的东西可以不熟悉,资产负债表还是要搞一搞清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还是要搞一搞清楚的,因为这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不然不太好讨论。
必须牢牢的记住,金融这件事情,它不是一个科学的东西,或者是具有真理性的东西,因为它研究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你很难说,谁说的某句话会是真理,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讨论,因为一旦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真理就是谬误。我们面对的时间和空间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在方法和策略上也是不同的。在处理自己的资产和负债的时候,应该是什么类型的资产?你应该用多大的杠杆?这个事情就变得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讨论今天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在讨论资产负债的关系时,我们会讨论一下财富管理的问题,这个可能也是我们这个课程或者这个平台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所在吧。这个部分我也就说这么多,最后,我想说一下四重博弈。
哪四重博弈呢?因为,金融实际上是国际、国家、机构和个人之间的一个四重博弈。它既是国家和国家间,国家与机构,国家与个人;又是机构与国际,机构与国家,机构与个人,个人与这上述三(四)重的这种博弈。中国人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的一个生存状况。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的状态。要有宏大的空间视野,比较长远的时间的视野。当面对这样一个环境时,其实个人的空间也就变得很大了。就是我们可以进行跨国选择,我们可以进行跨国资产配置。当某些经济政策,对我们有利于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政策去牟利。比如像LPR这样的事情。
有心的同学已经把这个LPR问题了解清楚了。因为你在互联网调用这个概念,它就出来了。调出来以后,你就应该知道它是在说什么了。对于那些仍然在供楼的人和准备买楼的人,这件事情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有无数的朋友在询问这件事情,希望我今天无论如何要讲一下这件事情。因为在互联网上,它的争议非常之大。就是有些人说固定利率好,还有些人说活动利率好。到底是固定的好还是浮动了的好呢?我们今天就聊到这件事情。
基准利率和基础利率的区别是什么呢?基础利率,它又叫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就是英文:Loan Prime Rate。即,LPR。它是议价的人,就是基准利率和基础利率议价的人不一样。一个是央行来决定,一个是商业银行集体讨论决定。就是定这件事是人不同了。理论上,央行更具可信度。虽然我们不一定特别信任央行。但它肯定比商业银行更具可信度。
因为商银行由自己的利益导向,央行多少要顾及老百姓的利益。首先讨论的人不一样啊。其次,讨论的方法不一样啊。讨论的方法,实际上LPR是一个议价机制。就是他们几个商量确定一个价格。商业银行在讨论议价的时候,会站在他的对立面:贷款人的角度思考吗?古今中外的现实告诉我们很难。
LPR的概念我们不说了,其实在基准和基础这个利率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是: 以市场化为名,政府将责任推给了社会。政府将利率管控的责任推给了社会。这个责任推出之后,它将会产生剧烈波动。这个是可以确定的,是可以预见的。这个事情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啊。当我们知道议价的人不一样了,议论的方法不一样了,以后这个利率可能会出现剧烈波动,这就够了。那么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更应该考虑的是,当下的经济趋势是否膨胀,还是通缩呢?
按照网上大V的说法,未来的中国一定是通缩。所以中国的LPR一定是下调的,所以让你去签约。签完约以后就会下调,我的问题是,我们会通缩到什么程度?就算是通缩发生了,那么这些商业银行在LPR议价的时候,会给出什么样的价格呢?短期LPR因为贸易战缓解,小幅宽松,LPR偏向下行。实际上LPR对中国商业银行下限3%,即使负利率条件下,LPR下限也是不低于1.5%,上限是,上不封顶。中国的房贷是28万亿。一个点子的议价,百分之一的议价就是2800亿!有可能是银行给供楼者,也有可能是供楼者给银行。看往哪个方向议价。银行会给供楼者2800亿吗?那么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利润,或者他们的股价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他们会同时调整存款利率 吗?其实这几个问题加起来,答案都差不多要出来了。
原本是想对LPR,做一些对道德上的和法律上的质疑。后来,大家都跟我说,你不要说他的法律上有没有问题啊。他应该是一个立法过程还是一个对就有法律的一个尊重的过程,或者是契约精神都不要谈了啊。道德问题法律问题都不谈了,就谈谈现实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必须来解决,如何预见通胀的问题。到底会不会通胀?通常我们看通胀,会看三样东西,可以看三样东西。
按照费雪定律MV=PT,通胀呢就是这个P,P=MV/T, P上涨(P是价格), 价格上涨就是通胀啊,价格上涨有几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M太多了,就是货币太多了,M是流通中的资本,就是M2太大了,P就会上去。还有一种可能性,是v提速,就是资本流通速度上来了,P也会上去。通常在经济处于半衰退的情况下,v是上不去的。
那么现在如果上去的话,主要是M上去了,就是货币发行量大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T,T是什么呢?就是商品总量。T会不会下去呢?当然会啊!经济陷入衰退或者陷入萧条,主要表达为企业不再生产,压缩生产或者是破产,T就会下去。T下去了,P就上去了。那么大家看三个因素,V可能是不动的, 那么你能判断M和T会怎样行走呢?所以我觉得一些经济学家和一些大V们⋯⋯不说他们。
我的判断通胀的第二个因素,是看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加工资了没。如果没加工资,他大体上通胀稳定,如果公务员加薪啊,这个退休的退休工资增加,大体上没什么悬念,通胀是要上去的。第三件事情 就是我们的日用品,这是我们的吃啊,吃的东西啊。今年呢就不用讨论了。今年这个二师兄捣乱,猪飞起来了,那么通胀肯定上去了,明年二师兄也可能不捣乱,明年猪会下去,可能会让通胀平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