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第7讲
原创 陌上花开老师 花开国学讲堂 2021-03-11 08:21
元曲第7讲
元曲散套
元曲散套
前面我们学习了散曲中的小令,相信大家对散曲小令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了 。有人问:既然有“小令”,那么有没有“大令”
?其实,“散套”就是“大令”
,亦称散曲套数,第1讲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今天我们将进入散套的学习了。
一、散套
1、什么是散套
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如:
〔越调·斗鹌鹑〕蹴鞠(cù j)
元·关汉卿
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夹缝堪夸(1),抛声尽喜。那换活,煞整齐。款侧金莲,微那玉体。唐裙(2)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紫花儿〕打得个桶子膁(qin)(3)特硬,合扇拐(4)偏疾。有一千来搊(chu)拾(5)。上下泛匀匀的,论道儿直。使得个插肩(6)来可喜,板搂(7)巢杂,足窝儿(8)零利。
注:1、“夹缝堪夸”:“夹缝”谓空隙,空间,指球艺出神入化之处。意谓蹴鞠表演的每个细微之处都令人夸赞。
2、“唐裙”:指元明时代女子通用的裙衣,因其款式仿唐制,故名。
3、桶子膁(肷)、合扇拐:均为蹴鞠的各种踢法。何谓“膁”?据“玄览堂丛书”所录《蹴鞠谱》,这是当时流行的“官场七踢”,分别是膁、膝、拐、搭、肩、妆、捻。膁是“第一踢”,踢法要诀:“须要肩尖对脚尖,要宜身倒腿微偏,直腰挺身脚跟出,方可平撞使放赚。”也有的记载是“十踢”,分别是肩、背、捺、拍、拽、控、膝、拐、搭、膁。这些,就是中国古代足球的踢法。
4、“合扇拐”:蹴鞠的一种花样踢法。《蹴鞠谱》曰:“拐,合扇拐,先退步右脚,下左拐,次退左脚。”例如,萨都剌的套数《南吕·一枝花·妓女蹴鞠》曰:“打着对合扇拐全不斜偏,踢着对鸳鸯扣且是轻便。”“拐”的踢法要诀是:“论到偏深将拐下,腰身轻折可相宜,帮平踢踢无束脱,退步低牢慢最奇。”另有“拐格”是这样说的:“下搭莫眼高,膝直要起腰;板尖身挺腹,休做脚跟挑。”“拐法”,又分出不同的踢法。据《蹴鞠谱》,仅拐法至少有13种:左右两拐、两听拐、左右稍拐、背剑拐、双背剑拐、锁要拐、招叠拐、鸳鸯拐、合扇拐、二郎担剑拐、翻身急料拐、锭拐、流星拐……而每一拐里,如何出脚,还有不同的动作概念和要领。
5、“搊拾”:指下半身的解数是由搊拾开始。《蹴鞠谱》曰:“下截解数:一对脚面住,搊拾起平膝泛”,“一对三棒搞,搊拾起膝”,“一对半卷帘,搊拾挑上”,“一对剪骑,搊拾挑泛平起”,等等。据此推知,此动作是把球停在脚面上,随即令其落在膝盖上,最后再向高处踢去。例如,邓玉宾的套数《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曰:“你看他打搊拾云外飘,蹬圆光当面绕”,可为证。
6、“插肩”:指以双肩将球弹来弹去的一种技艺,即用右肩将球弹起,越过头上,落在左肩,再由左肩以同样的方式使球回到右肩,循环反复。邓玉宾的套数《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有“过肩儿撒放下虚笼罩”句,即为此。
7、搭(答),论众正面须当搭,脚放低垂胀放亲,若要踢牢轻入力,却思步活内中寻。杂踢作:左右扳搂。”据宋·陈元靛《事林广记》(戊集)记载:“齐云社规:在肩使肩,在膝使膝,是搭(答)使搭,当肷即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九载:“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左军先以球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球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球与球头,打大肷过球门。右军承得球,复团转众,小筑数遭,次球头亦依前供球与球头,以大肷打过。”据此可知,大肷(qin),即以大脚踢球;答(搭),是用脚面踢球。
8、“足窝儿零利”:“足窝儿”,一种踢法,犹“暗足窝”。
〔小桃红〕装跷(qio )委实用心机,不枉了夸强会,女辈丛中最为贵。煞曾习,沾身那取着田地。赶起了白踢,诸余里快收拾。
注释:“装蹻”:装乔,蹻与乔同音。指装假,意谓在球场上玩弄假动作,以迷惑对方视线。例如,邓玉宾的套数《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跷跟儿掩映着真圈套,里勾儿藏掖着深窟窍,过肩儿撒放下虚笼罩”,均为此类“装乔”战术。
〔调笑令〕喷鼻,异香吹,罗袜(wà)长粘见色泥,天生艺性诸般儿会。折末你转花枝勘膁当对,鸳鸯叩体样如画的,到啜(chuò)赚(啜赚,哄骗的意思)得校尉每疑惑。
注释:“转花枝”:指三人踢球之意。据《蹴鞠谱》“圆社锦语”载:“转花枝,三。”无名氏《戏球场科范》曰:“三人场名转花枝。各依位相立顺行,子弟茶头过泛,周而复始,只许一踢到泛,无妨两踢,不许泛上。”“勘肷”:指二人对踢为戏。《蹴鞠谱》曰:“勘肷,二。”无名氏《戏球场科范》载:“二人场名打二。两人对立,各用左右,一来一往,三五百遭,不许杂踢,亦不许两多勘肷。”元·陶宗仪的《说郛》亦载:“两人对立,各用左右肷,一来一往,不许杂踢。”
〔秃厮儿〕粉汗湿、珍珠乱滴,宝髻偏、鸦玉斜堆。虚蹬(dng)落实拾蹑(niè)起,侧身动,柳腰脆,丸惜。
注释:“虚蹬实蹑”:蹴鞠踢法。《蹴鞠谱》载:“杂踢作:左右蹬,左右虚蹬,左右侧蹬;左右侧蹑,左右实蹑。”《事林广记》(戊集)曰:“若论风流无过圆社,拐、肷、蹬、蹑、搭齐全。”邓玉宾的套数《仙吕·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有“你看那里勾外膁,虚挑实蹑”等句描述,即此。
〔圣药王〕甚旖旎,解数儿希,左盘右折煞曾习。甚整齐,省气力,旁行侧脚步频移,来往似粉蝶儿飞。
〔尾〕不离了花前柳影闲田地,斗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
上面就是由〔斗鹌鹑〕〔紫花儿〕〔小桃红〕〔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
组成的套曲,围绕一个主题,完整地描写了元代女子蹴鞠的现场。散套的首牌就是第一支曲子,不用标曲牌名,题目就是。从题目也可以看出套曲和带过曲的区别:套曲的题目只标首牌,而带过曲的题目需要把所有的曲牌都写上。
2、散曲中的散套的分类:
分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如: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3、散曲套数的特点:
(1)散套由多支曲子组成。与散曲小令比较一下,文章相对要长很多,同一宫调的最少二支以上的曲子联缀起来,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的可以“借宫”,以后我们会讲到,曲谱里常在某个宫调中某个曲牌的后面解释说:亦入另一宫调。
如:中吕宫的“满庭芳”,亦入〔正宫〕、〔仙吕宫〕,这是说“满庭芳”这个曲牌也可以被借到〔正宫〕、〔仙吕宫〕中与那里的曲牌组套。
(2)始终用一个韵。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一篇套曲,无论用了多少个曲调,从头至尾,必须一韵到底。正是靠韵脚的一致,才从声情上加强了只曲与只曲间的联系,体现整体性。
(3)语言更俚俗、形式更活泼。
(4)曲牌之间的联缀次序有一定规律,有首有尾。作者在创作散套时必须依照成规组曲,不是说只要在同一宫调,想怎样组合就怎样组合。
如:〔仙吕·赏花时〕这个曲牌组成散套
赏花时—尾声
赏花时—么篇—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赏花时—么篇—尾声
赏花时—赚煞
赏花时—么篇—赚煞
赏花时—么篇—金盏儿—醉中天—赚煞
(5)套曲与带过曲的区别
带过曲中就两三支单曲,而套曲则更多,且套曲一般要用〔尾煞〕〔尾〕等结束,套曲有尾声,带过曲则没有。
4、套曲结构:
每个套曲所用的曲牌大体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引子,称为首曲;第二组为过曲;第三组为煞尾。
第一组:引子(首曲),其常用的套曲首曲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
仙吕:点降唇(或八声甘州),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
中吕:粉蝶儿,醉春风
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
双调:新水令,驻马听或步步娇,夜行船,风入松,乔牌儿或行香子,庆宣和等
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
商调:集贤宾,逍遥乐
黄钟宫:醉花阴与喜迁莺,或侍香金童与降黄龙衮
大石调:剧套多为念奴娇或六国朝;散套多为青杏子,归塞北
第二组:过曲
正宫:滚绣球与倘秀才,也称子母调,可以轮流连用数次,之后用脱布衫与小梁州。
仙吕:那吒令与鹊踏枝、寄生草。
中吕:快活三与朝天子(或鲍老儿),剔银灯与蔓菁菜,石榴花与斗鹌鹑,十二月与尧民歌。
双调:雁儿落与得胜令,滴滴金(甜水令)与折桂令,川拨棹与七弟兄,梅花酒与收江南(跟着上一组),沽美酒与太平令,落梅风、风入松与拨不断。
越调:调笑令与小桃红(多数),黄蔷薇与庆元贞
商调:金菊香与醋葫芦(或梧叶儿)
黄钟宫:出队子、刮地风
第三组:煞尾
即:每个宫调中的结尾。北曲的煞尾共有四种: 即南吕煞、越调煞、般涉煞和黄钟煞。
其中正宫和南吕二煞可以独用,般涉煞必附在〔耍孩儿〕后。
各宫调主要煞尾如下所示:
黄钟宫:随煞,尾声,神仗儿煞
正宫:煞,尾声,煞尾,收尾,啄木鸟儿煞
大石调:玉翼蝉煞,随煞,赚煞,燕过南楼煞,好观音煞,催拍子带赚煞
小石调:尾声
仙吕宫:赚煞尾,尾声,嫌尾,尾,随煞,上马娇煞,后庭花煞
中吕宫:煞尾,卖花声煞,随煞
南吕宫:煞,黄钟尾,赚煞
双调:本调煞,煞,鸳鸯煞,离亭宴煞,歇指煞,离亭带歇指煞,随煞,收尾
越调:煞,收尾,尾声,天净沙煞,眉儿弯煞
商调:浪里来煞,高平煞,随调煞,尾声
商角调:尾声
般涉调:煞,尾声
5、常用的散套套曲:
黄钟宫:〔醉花阴〕〔愿成双〕〔侍香金童〕〔女冠子〕〔文如锦〕(其中:〔醉花阴〕为散杂通用)
正宫:〔端正好〕〔月照庭〕〔菩萨蛮〕(其中:〔端正好〕为散杂通用)
仙吕:〔点绛唇〕〔八声甘州〕〔翠裙腰〕〔六幺令〕〔祆xin 神急〕(其中:〔点绛唇〕〔八声甘州〕 为散杂通用)
南吕:〔一枝花〕 (散杂通用)
中吕:〔粉蝶儿〕〔古调石榴花〕 (其中:〔粉蝶儿〕 为散杂通用)
大石调:〔念奴娇〕〔六国朝〕〔好观音〕〔青杏子〕〔蓦山溪〕(其中〔念奴娇〕〔六国朝〕为散杂通用)
小石调:〔恼杀人〕
般涉调:〔哨遍〕〔耍孩儿〕
商角:〔黄莺儿〕
商调:〔集贤宾〕〔二郎神〕〔定风波〕〔玉抱肚〕〔水仙子〕〔河西后庭花〕 (其中:〔集贤宾〕 为散杂通用)
越调:〔斗鹌鹑〕〔梅花引〕〔南乡子〕〔金蕉叶〕 (其中:〔斗鹌鹑〕〔梅花引〕为散杂通用)
双调:〔新水令〕〔行香子〕〔蝶恋花〕〔朝元乐〕 (其中:〔新水令〕为散杂通用)
以上三十八支曲牌,是散套的基本定型,其中散、杂通用的十二曲最为常用。
此外,〔大石调·青杏子〕〔商调·二郎神〕〔双调·行香子〕等使用也较多。
6、常见的排列形式:
套数除了首曲尾曲之外,中间各曲的使用和排列有大概的规律,但变化很大,初学者可以参考元散曲作品去体会,下面收录了部分常见的排列形式:
〔黄钟〕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
醉花阴—喜迁莺—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少数联套可以无尾)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么篇—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
醉花阴—出队子—么篇—尾声
〔正宫〕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呆骨朵—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二(煞)—一(煞)—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呆骨朵—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二(煞)—一(煞)—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耍孩儿—四—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么篇—醉太平—叨叨令—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醉太平—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醉太平—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呆骨朵—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叨叨令—滚绣球—呆骨朵—煞尾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仙吕〕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金盏儿—后庭花—青
哥儿—尾声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寄生草—赚煞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金盏儿—尾声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后庭花—青哥儿—尾声
点绛唇—混江龙—寄生草—金盏儿—后庭花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鹊踏枝—那吒令—寄生草—么篇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么篇—么篇—尾声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尾声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寄生草—尾声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鹊踏枝—赚煞
赏花时—尾声
赏花时—么篇—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赏花时—么篇—尾声
赏花时—赚煞
赏花时—么篇—赚煞
赏花时—么篇—金盏儿—醉中天—赚煞
〔南吕〕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声(同正宫煞尾)
一枝花——梁州第七——尾声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后三曲实为带过曲,故可不用尾声)
一枝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么篇——隔尾
一枝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声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声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声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骂玉郎——感皇恩——么篇——采茶歌——尾声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尾声
〔中吕〕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上小楼——么篇——耍孩儿——尾声(同正宫煞尾)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带过尧民歌——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满庭芳——耍孩儿——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普天乐——上小楼——么篇——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上小楼——耍孩儿——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满庭芳——上小楼——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耍孩儿——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普天乐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上小楼——么篇——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上小楼——么篇——小梁州——么篇(借正宫)——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满庭芳
〔商调〕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么篇——梧叶儿——浪来里煞
集贤宾——么篇——金菊香——浪来里(即浪来里煞)——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后庭花(借仙吕)——双雁儿——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醋葫芦——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梧叶儿——醋葫芦——么篇——么篇——后庭花——双雁儿——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梧叶儿——后庭花——双雁儿——醋葫芦——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金菊香——醋葫芦——浪来里煞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浪来里煞
〔越调〕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金蕉叶——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净沙——调笑令——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小桃红——圣药王——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天净沙——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么篇——尾声
斗鹌鹑——金蕉叶——天净沙——小桃红——尾声
斗鹌鹑——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斗鹌鹑——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
斗鹌鹑——小桃红——醉中天(借仙吕)——天净沙——尾声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小桃红——金蕉叶——天净沙——秃厮儿——圣
药王——尾声
这些套曲曲牌排列,因太多了,此处就不一一再列举了。
二、散曲中散套创作:
明王骥德《曲律》论套数二十四中说:套数有起有止,有开有阖。须先定下间架,立下主意,排下曲调,然后遣句,然后成章。切忌凑插,切忌将就。务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又如鲛人之锦,不著一丝纰颣(plèi)。意新语俊,字响调圆,增减一调不得,颠倒一调不得。有规有矩,有声有色,众美具矣!
前面我们了解了各宫调的套曲都有确定的程式 。
如 :“醉花阴—出队子—么篇—尾声 ”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醉太平—煞尾”
不按照规定程式去制作套曲,那就是“乱套”了。
元曲中的散套除却现在已基本无人使用的剧套外,散套是元曲中最复杂、最难创作的部分,
据刘长年的《曲律新编》中就载有258套散套,今天我们先学习最短的散套:〔仙吕·赏花时〕
前面我们举了这个例子:〔赏花时〕这个曲牌组成的散套。
赏花时—尾声
赏花时—么篇—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赏花时—么篇—尾声
赏花时—赚煞
赏花时—么篇—赚煞
赏花时—么篇—金盏儿—醉中天—赚煞
大家看看〔仙吕·赏花时〕是不是带〔幺篇〕 (不是必须带,带幺篇的多,也有不带的)。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马致远〔仙吕·赏花时〕长江风送客
冯客苏卿先配成,愁杀风流双县令。扑簌(簌)泪如倾,凄凉愁损,相伴(着)短檠(qíng)灯。〔幺〕愁恨厌厌魂梦惊,两处相思一样情。风送片帆轻,天涯隐隐,船去(似)驭云行。〔赚煞〕碧波清,江天静,既解缆如何住程?灭烛掀帘风越紧,转回头又到山城。过沙汀,烟水澄澄,千里洪波良夜永。蛾眉月明,恰才风定,(猛)抬头观见豫章城。
大家看看这是不是用的赏花时—么篇—赚煞,这一套曲组合。接下来我们就看这一套曲组合的首曲。
首牌〔赏花时〕
冯客苏卿先配成,愁杀风流双县令。扑簌(簌)泪如倾,凄凉愁损,相伴(着)短檠灯。
这个曲牌的基本格式句式“七七五四五” ,大家看看第四句“损”字没在一个韵部吧,说明这一句可不用韵。
〔赏花时〕散套 :×仄平平×厶平(上), ×仄平平×厶平(上)。×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这是我们查得格律情况,大家对照一下,大家注意簌、着是衬字。
接下来我们再看:
〔幺〕愁恨厌厌魂梦惊,两处相思一样情。风送片帆轻,天涯隐隐,船去(似)驭云行。
大家看看是不是〔赏花时〕 的〔幺篇〕同始调。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幺篇的时候,同始调的幺篇叫什么,幺篇的重头。
大家看一下幺篇除了末句“似”字是衬字外,其他都合律。再看煞尾部份:
我们先查〔赚煞〕谱: 〔赚煞〕又名〔赚煞尾〕、〔赚尾〕。共11句,10平仄韵。
仄平平,平平厶,×××、平平厶上(平)。×仄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平(上)。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平去,×平×仄仄平平。
〔赚煞〕
碧波清,江天静,既解缆如何住程?
灭烛掀帘风越紧,转回头又到山城。
过沙汀,烟水澄澄,千里洪波良夜永。
蛾眉月明,恰才风定,猛抬头观见豫章城。
大家比照一下〔赚煞〕尾句“猛”字应作衬字处外,都与格律完全相同。
我们再看马致远〔仙吕·赏花时〕
孤馆雨留人
鞍马区区山路遥,月暗星稀天欲晓,云气布荒郊。前途店少,仅此避风雹。
〔幺〕客舍骎骎(qn)过几朝,雨哨纱窗魂欲消。离故国路途遥。柴门静悄,无意饮香醪(láo)。
〔赚煞〕听林间,寒鸦噪,野店江村未晓。风刮得关山叶乱飘,料前村冷落渔樵。闷无聊,心内如烧,昏惨惨孤灯不住挑。浓云渐消,月明斜照,送清香梅绽灞陵桥。
掬水月在手
古镜当天秋正磨,玉露瀼瀼(ráng)寒渐多,星斗灿银河。泉澄潦尽,仙桂影婆娑。〔幺〕不觉楼头二鼓过,慢撒金莲鸣玉珂。离香阁近花科,丫环唤我,渴睡也去来呵。
〔赚煞〕紧相催,闲笃磨,快道与茶茶嬷嬷。宝鉴妆奁准备着,就这月华明乘兴梳裹,喜无那,非是咱风魔,伸玉指盆池内蘸绿波。刚绰起半撮,小梅香也歇和,分明掌上见嫦娥。
弄花香满衣
丽日迟迟帘影筛,燕子来时花正开。闲绣阁冷妆台,兜鞋信步,后园里遣闷怀。
〔幺〕万紫千红娇弄色,娇态难禁风力摆。时乱点尘埃,见秋千挂起,芳草上层阶。
〔赚煞〕猛观绝,宜簪带,行不顾香泥绿苔。晓露未晞移绣鞋,爱寻香频把身挨。喜盈腮,折得向怀揣,就手内游蜂斗争采,不离人左侧。风流可爱,贴春衫又引得个粉蝶儿来。
杨果的〔仙吕·赏花时〕水到湍头燕尾分
水到湍头燕尾分,桥掂河梁龙背稳。流水绕孤村,残霞隐隐,天际褪残云。
〔幺〕客况凄凄又一春,十载区区已四旬。犹自在红尘,愁眉镇锁,白发又添新。
〔煞尾〕腹中愁,心间闷,九曲柔肠闷损。白日伤神犹自轻,到晚来更关情。唱道则听得玉漏声频,搭伏定鲛绡枕头儿盹。客窗夜永,有谁人存问?二三更睡不得被儿温。
总之,散套是元曲中最复杂、最难创作的部分。当代散曲作品已基本上是供人诵读的文学作品,很少用于演唱,因而我们初学者可以先依葫芦画瓢
。
本讲提纲:
一、散套
二、散套的创作
往期回顾
元曲第1讲
元曲第2讲
元曲第3讲
元曲第4讲
元曲第5讲
陌上花开老师
—————花开国学讲堂—————